导读: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卡通片中的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法不同,这也讲解了儿童为何对于卡通片有着浓厚兴趣是什么原因。
儿童为何爱看卡通片?他们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有何生理差别?日前,国内科学家解开了有关的秘密。儿童在观看卡通片中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法不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等研究职员以10名10岁左右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名男生和5名女生。
研究职员让10名儿童观看了真人电影片断和《变形金刚》等动画片片断,然后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测量这类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时的大脑激活状况,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都会被激活。
此前,海外科学家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看真人电影时,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日常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类似的自动加工,大脑内侧前额叶不会被激活。
韩世辉等研究职员由此得出结论,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卡通片中的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法不同,这也讲解了儿童为何对于卡通片有着浓厚兴趣是什么原因。
韩世辉表示,该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可以自动区别真实日常人物形象和虚拟人造角色。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帮助大家理解儿童与成年人在自动区域分真实与虚拟角色的认知与神经机制方面有要紧的意义。